上海新中考指向的通识素养,学校能教吗? | 新师“范”


1

本文作者 胡薪苹
和教育集团光华中学地理教师

本文作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间,从事湖泊、黄土、城市三角洲研究,并与浙江考古所一起参与莫干山良渚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迄今,从事地理国内、国际课程教学8年。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规范(Norm)和合理“迁移”(Transfer)。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经历了那么多年教育,学习了那么多知识,却无法深刻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如何培养学生用“全球”,乃至“人类”视角看待问题?如何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分析近处的家园和远方的世界?所谓社会中的“偏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知识爆炸的现代,我们的孩子那么缺乏“常识”和“人文修养”!
 
在国际化教育中,人文学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学地理?我认为,地理学科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总是尝试先观察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然后去适应、改造它。因此,地理教的既是知识,也是方法,是认识世界,打开世界的“钥匙”!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从不徒劳。在地球上,所有山川河流都既定存在,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地球最好的作品!以2018年为例,全球国际旅客人数达到14亿人次,可是大部分游客却是做攻略“打卡”;我们明明处在最最方便,拥有最宽“眼界”的互联网时代,可是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却依然如过去一样狭隘短视。
 
举一个人地关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例子:重庆。都见过轻轨穿桥这个“奇迹”,很多人打飞的去拍照,发朋友圈,但是很少有人会思考,为什么“轻轨穿墙”会出现在重庆?它给重庆的发展带来哪些利弊?北京或者上海又拥有哪些属于自己的“奇迹”?背后反映了通识教育/常识的缺乏。14
回顾上海的新中考改革,上海新中考第一次增加了地理和生物学科的跨学科案例分析(15分),无论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教学和课程改革都已经透露出很明确的信号,我们需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拓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具备“通识教育”的宽广和精深,才能够取得中考的高分和素质教育的“两条腿走路”,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想要“喊话”上海教育政策制定相关者,其实地理和生物的跨学科并不是特别鲜明的“跨学科”。
 
地理和生物学科,在各自学科教学中,已经在做“跨学科”,所以,它们的融合,其实还是更多的落脚在学科内,而如果可以在比如“地理+历史”这两个学科的融合和跨学科,也许才会催生真正的跨学科融合。31
平和教育集团走出碧云社区光华中学一直在打造的教育品牌是博雅教育,到底什么是博雅教育?
 

01

 
 
为什么在国际教育的今天,
除了重视英文,更应该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
WHY
 
通识教育即Liberal Arts。该词在大陆被译为“素质教育”,香港则译得更显古典,叫“博雅教育”。“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而地理和历史等看起来“无用”的学科,在博雅教育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历史作为人生的时间坐标中的一轴从远古开始,地理为人生的空间坐标的另一轴,很可惜中国的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竟然没有地理和历史课,这就使从初中开始的地理课/文综课程变得尤为重要了。
 
今天的小学生,你要是问他们,康桥在哪里?浦东在哪里?上海在哪里?江西省在哪里?中国在哪里?你会发现学生的“时空观”是空前欠缺的。
 
如果继续追问下去,即使是成年人可能都不一定知道下面问题的答案?
 
 

山东和山西隔了哪座山?
湖南湖北隔了哪座湖?

广东广西的广是什么?

河南河北隔了哪条河?

 
 
常识之所以重要,是公民意识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常识是人与社会的底线。地理,历史科学是常识,每一个人都该知道点,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恢复常识。10
再举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案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浦东机场选址过程中,华师大陈吉余等地理学家从地理学时空视角出发,经过缜密的区域地质调查,提出把“将浦东国际机场原计划选址东移,建在潮滩之上,并在九段沙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原场址东移640m,节省投资3.6亿元。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知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02

 
 
那么在初中的有限的时空中,
我是如何架构初中的地理课程呢?
HOW
 
首先我们来看,初中人文学科学习中有哪些痛点?
 
(1)上课能听懂,下课就忘?
 
 地理学习需要“记忆背诵”。课上听懂的基础知识,课后,需要结合地图,巩固记忆!
 
(2)上课能听懂,一做题就不会?
 
理学习需要“联系”。把每个学到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分析和推导结果。比如经纬线知识,和地球自转结合,一起计算区时。这里又反映出以上所提到的:地理学习需要有扎实的基础,这些基础知识需要记忆、背诵,熟记于心
 
 (3)上课都听不懂了?
 
 地理学习需要“结合生活案例”去迁移。初中学生比较喜欢简单的知识搬运,一涉及到稍微复杂的自然地理,或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等,很多同学立马一窍不通,茫然无解了!
 
以上三个地理学习中的问题,是层层递进的痛点。很多同学止步于第一个问题,并没有在课后扎扎实实巩固,于是出现了“缺乏常识”。当然,他们的地理学习也不会“进化”到第三个层次的阶段。最后,何谈“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我的教学中,曾经有一个家长询问过我一道地理的题目。241241
通过图1中的题目和配图,可以看出国内地理十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在(2)问中,要求学生做答的地貌演变次序,只要求写出理论上发展的次序即可。
 
而在实际野外考察中,我们都知道,光有理论知识为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最先需要进行的紧要判断。
 
相比之下,以英国CAIE2016年国际考的题目为例(滑动查看图2),题目更加侧重,考生对实际野外拍摄的图片中地貌的判读,并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预测这些地貌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在这种课程要求下,学生的学习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还需要有结合自然实际的能力。242
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我需要融合很多中西方的不同课程要素,取长补短。根据光华这两年的毕业生走向,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国际的走向,所以我认为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做好课程的融合很重要。
 

03

 
 
从校本化课程角度来看,
光华文综地理融合课程的架构
WHAT243
*图片说明: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博雅,包容,审辨,笃行,分别对应上海的三级课程体系: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基础型)2 素养课程群(拓展型)3 知行课程群(探究型)通过这样的梳理,学校育人目标可以清晰落地,教师也可以把握自己的课程创新分别处在什么位置,学校课程才会一盘棋。
 
 
 

01第一层级 就是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课程群(对标上海的基础型课程)
 

987

我认为,初中阶段地理学科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不同方式及结果,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图注:高中新课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以六年级上学期地理《日本》这一课为例。为何同一纬度下,日本的城市相比中国的城市夏天更加凉爽,冬季更加温暖?是因为日本四面环海,受季风带来的调节更大。
 
为何日本对城市建筑有严格的限高?学生可以从日本的位置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思考,这里火山地震频发。为何日本当地的水果蔬菜比较昂贵?这和日本的地形有密切联系,七成以上是山地、丘陵,耕地面积狭小。日本这样的地形,以及匮乏的自然资源,使得日本的工业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等。
 
如上案例,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达到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
 
 
02

第二层级是 光华地理(文综)素养课程群(对标上海的拓展型课程)

 
 
你相信做笔记也是一种融合吗?没错!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它可以融合基础自然、人文知识,历史知识以及个人感悟等。能帮助人们快速地概览、梳理知识,促进理解、记忆、感悟!我认为,地理学科学习十分强调日常的观察和积累,因此,更需要系统清晰的笔记!这关乎分析问题能力的增长,人文素养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学科的笔记,绝对不是简单的抄书,堆积知识!地理学科笔记,还需要加入最具特色一项伟大“工具”———地图。结合地图,在对应的地点,记下知识点,还有自己的感悟、探索。通过地图和笔记的完美结合,铢积寸累,学生能有效地建造一座自己心中的地理图书馆,从而真正认识多彩地认识自然、人文世界!989990

如果还可以的话!我还建议,可以向诗人白居易学习如何整理笔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用陶罐作为自己的笔记本。平时每每写好诗,他都会装进陶罐,一罐装满,另取一新罐。而且,为方便以后查找,他还在陶罐上分门别类,贴上标签,按一定的序列摆放在木架上,日积月累,陶罐里的诗稿经过反复修订、汇总,便有了《白氏长庆集》。
 

光华中学每个学期都会为学生开设学术选修课。我将地理知识和军事国防结合起来,为学生讲解国界的知识。我认为,要懂得国家的意义,先要学习什么是国界,国界划分的原则,以及中国各段国界划分的历史、现状和争议。实际的国界划分中,地理知识起到极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国家更好的守卫自己的国土。
 
比如以河流为界的国界,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自然发育过程,沉积?侵蚀?河流自然变道,国界应该做怎样相应的变化。河流沉积形成的新的沙坝或岛屿,应该如何划分。中国和俄罗斯、朝鲜的边界有包括黑龙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等,国界划分中都需要有广博的地理知识做支撑。
 
让同学们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能正确认识国家。从此,不止一个战士,一个界碑!每一位中华学子心中都有对祖国清澈的爱!
 
 
03

第三层级是光华知行课程群 (对标上海的探究型课程)

 
 
我认为,无论哪一个年级,当你开始学习地理,就一定要配上“原装”的地理野外实习,这个也是所谓的“起始课”,用真实的现场打开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同样,国外各个考试局,地理课程考查,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包括地理野外实习
 
我曾带领学生前往杭州临安市北部的指南村,做地理调查。主要探讨区域地理条件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里面会涉及到自然地理、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和植物地理等内容。
 
指南村,在浙江的西北部,因北倚指南山而得名。这里曾经是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494年吴越国的边界地带。
 
我为学生补充了吴越争霸的历史知识,抛出为什么吴越地区可以铸造天下第一剑?等代表性的驱动问题,让学生思考当地的自然条件如何为吴越争霸创造可能,吴越两国又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地理资源和条件,强兵富国。
 
991
988